您在这里:

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车速太慢被吐槽:追不上自行车?骑有此理

电动车

     如今,电动自行车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,已成为不少市民的“代步工具”,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。

     有多个省明确规定,从2023年1月1日起,禁止最高时速超过25公里或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上路,并全面开展整治。从发布规定至今,已经过去8个月,小编最近因为电动车需要换胎便前往湖里区江头“电动车一条街”,在修理电动自行车的过程中,趁机走访了一条街售卖电动车的店铺,经过了解,目前仍然存在多家店铺为了提高销量,私自为消费者“解码”限速器,违规给电动自行车提速的情况,“解码”提速导致电动车失速、超速现象频发,那么,谁该为此买单?

01非法改装隐患多,易自燃爆炸

     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主要包括“软件”改装及“硬件”改装。“软件”改装是指通过软件、程序之类解除速度限制,从原来的时速25公里调整至50公里左右甚至以上。“硬件”改装则为通过更换电动自行车大部件(电池、电机、控制器、轮胎、轮毂、避震)达到使用者的“理想”速度。

     “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后,将大大增加行驶安全风险和车辆自燃爆燃概率,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。”交警介绍,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将导致整车重量改变,从而影响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,改装解除限速后,超速行驶极易失去控制,发生交通事故。同时改装电动车首先改变的就是电路。原本的细电线要通过大电流,电路就会不稳定,电动车在充电或者行驶过程中,容易出现短路,从而引发自燃。

     小编在这提醒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,不要私自改装电池、线路、限速装置,私自更换车内配置与原厂的设置不相匹配,容易导致电线超负荷、短路等,甚至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个体户私自装配电动车销售,随意挑选线路和电池,加之不合理的装配工艺,缺乏质量控制,则更加危险。


02“解码”提速,任性操作

     电动自行车可以“解码”提速,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。一名电动车配件经销商徐先生说,目前车厂出品的成品车,在“解码”后,就可以随意切换国标速度和实际速度。快递员、外卖员是对这项改装需求最强烈的群体。其次,是经常骑陡坡的城市居民和山区老百姓。

     今年以来,在某市致人死亡交通事故中,电动自行车负主要责任的就有14起。当地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,电动自行车“解码”提速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,一是电动自行车不需要驾驶证,如果驾驶者特别是老年人反应较慢,控速更加困难;二是车辆违规提速,刹车性能跟不上,导致制动距离明显变长,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。

03“龟速”行驶,加长通勤时间

     俗话说“十次事故九次快”,所以降速管理是解决交通事故比较常见的办法之一,这一降速,让不少以电动车出行,但是需要通行效率的人,很是为难。

     新国标电动车限速25公里/小时,只是限制了车辆出厂的限制,但如果车主是在城市中出行,速度限制会更加严格,根据道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:“残疾人机动轮椅车、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,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/小时。”

     如果按照15公里/小时的时速来计算,车主通勤距离在10公里左右,那么加上路上的等红绿灯、起步停车的慢速等等,那么保守估计10公里就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,这相比没有限速的电动车,至少慢了一半,这个通勤效率让很多上班族“叫苦不迭”。

04安全第一,慢速慢行

     电动车降速的意义就是安全,当电动车的时速够慢,那么就能缩短车辆紧急制动的时间,避免降低事故的发生,即使发生追尾事故,当电动车时速够慢,也能够降低车辆撞击的冲击力,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,所以,安全第一是降速最大的意义。

     小编在此呼吁大家,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,自觉抵制非法改装行为,改装过的电动自行车及时恢复原状,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;驾乘电动自行车遵守交通法规,安全文明出行。毕竟,生命只有一次,“解码”后,交通事故一旦发生,只有自己能为自己买单。

-END-

更多精彩内容和案例欢迎关注瞳景社区官网:WWW.FLUSCOM.COM